提升社會急救能力 急救醫生科普進校園
近期,中心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落實為民辦實事的工作中,切實將“學思想、強黨性”的成果,轉化為“重實踐、建新功”的實效。北京120各急救中心站、網絡工作站在提升社會急救能力建設方面不斷創新、積極落實,以北京市健康科普專家、120社會急救講師團隊,三級急救培訓網絡建設、一線急救醫護人員四個維度做健康科普支撐,加快健康北京建設,穩步推進“健康中國2030”計劃、北京市健康科普“五進”活動的開展。
7月7日,西部急救中心站組織一線急救醫生走進校園開展急救知識分享會活動,為海淀區翠微小學300名師生傳授了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方法。急救醫生用礦泉水瓶等生活中常見物品自制道具,模擬人體氣道在梗阻時的狀態,深入淺出地講解氣流對異物沖擊的原理,直觀演示了海姆立克法的施救位置和操作方法。隨后,急救醫生請兩名參訓學生上臺進行學習成果演示。短短幾分鐘,兩位小同學就能完成急救操作,將自己學習到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充分運用到模擬急救案例的實踐中,成功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現場傳來熱烈掌聲。急救醫生還以生動的語言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急救故事,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第一時間施救對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意義。急救知識分享會的成功開展,使更多師生提高了急救意識,掌握了急救技能,為校園安全加筑起一道健康防線。
急救科普不僅使公民個人應急能力得到提高,更是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在中心黨建引領下,越來越多的120急救工作者參與到急救知識的傳承和推廣中來,將科學、規范、實用、豐富的急救科普內容傳播到社區、企業、學校、農村和家庭,創造機會,服務于民,讓更多人學習和掌握急救知識,從急救事件的第一目擊者,轉化為擁有急救能力的第一響應人。拓展急救科普形式,加深醫患溝通理解,北京急救中心將凝聚集體智慧,發揮專業優勢,持續加強社會急救能力體系化建設,提升群眾性應急救護能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急救生態貢獻更多可持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