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至4月8日,中心科教辦在天津大學舉辦了“2022年北京市院前急救醫務人員服務能力提升培訓”,作為參訓人員科室之一的調度指揮中心人員,有幸同中心本部及全市各急救分中心行政管理人員、醫生和護士們一起參加此次培訓班。
4月的微風吹過風景如畫的天大校園,伴隨著校內林立的海棠花海,我們步入了天津大學這所百年學府學習,成為培訓班的一員。從醫務人員到學員的角色轉換,也帶來了新的思考與體會。此次培訓班設計的課程內容豐富廣泛,從應急醫學學科新進展、衛生應急隊伍建設與管理、突發事件檢傷分類與醫療后送技術、突發衛生應急事件的媒體應對、化學中毒醫療救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法律和道德問題、重大應急救援時的心理健康維護這七大方面進行講課。授課老師們都是在自己本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認真生動的講課內容都是干貨,并且用救援及學習的親身經歷帶入其中,使得課堂學習中不乏味,也更能激發大家的求知欲,學習到很多工作中未曾涉及的、欠缺的領域,受益頗深。并且在培訓班課程中的一天,安排了外請教官對我們進行軍事化管理科目團隊凝聚力專項培訓,通過口令訓練、穿插著趣味的團隊游戲,讓我們這個培訓班新集體的人員們彼此熟悉、信任,提高了團隊執行力和凝聚力。通過地震災害醫學救援指揮官培訓的實操課程,上機的桌面推演,更好的體會及理解完成應對大型突發事件中的預案流程。從預防與準備階段、預警及響應階段、處置與救援階段、恢復與重建階段4部分進行。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處置與救援階段,從事件背景、傷員信息、主要傷情、人文地理、人口密集度、天氣信息、環境污染、地形地圖、救援資源這幾大類進行信息收集統籌,后期傷員的檢傷分類和多部門協同作戰救治傷員的過程都模擬了一遍,對自己工作的專業性進一步提升。包括重大應急救援時的心理健康維護課程,精華重在傾聽、共情、理解、接納。
作為院前急救的“第一棒”調度指揮中心的工作特點,我加強學習了突發事件檢傷分類與醫療后送技術。結合首都急救工作的特點,在實操課中學習完備的應對大型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部署開展及后期重建。首先是調度員接警后第一時間的受理甄別突發事件,要從現場報警人的電話描述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準確的地址、現場環境的安全、傷員人數與傷情,合理調派救護車輛。調度指揮中心甄別突發事件后,第一時間上報相關部門,同時要重視與多警聯動的必要性,與現場指揮官的信息暢通,包括傷員的檢傷分類及就診分流,與接診醫院及時建立“綠色通道”。包括軍事化管理科目團隊凝聚力專項培訓,加強了各科室部門人員的團結協作精神。
通過此次培訓班的學習,我與全市各急救分中心的急救同仁們從相識到相知,從陌生到熟悉,繼續為北京市院前急救提供優質服務。
×